拾荒匠捡老婆收弃婴 垃圾堆里刨出一个家

    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王安友拥有的,却是一个幸福的不幸家庭。

    从大山到都市,从一无所有的孤儿到五口之家的户主,几十年如一日在垃圾堆里刨食,王安友历尽了人间的辛酸和辛苦,但也得到了世间最珍贵的家庭温暖和天伦之乐。

    王安友,土生土长的北川孤儿,流浪到绵阳后,靠着捡拾废品维持生计。十多年前,他在垃圾堆旁结识了被人抛弃的农家妇女黄建华,随后将这个女人带回家做了老婆,黄建华为他添了一对双胞胎,王安友第一次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四年前,他又在垃圾堆旁翻出一个女婴,好心的他将女婴抱回家后精心抚养。一家人至今靠捡拾废品维生,在垃圾堆里,他用双手刨出了一个家。

    1、路边捡回的女人让他有了家

    家住平政五队的拾荒匠王安友今年57岁,老家在北川禹里乡石纽村。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10岁那年,他便开始一个人独自生活了。上世纪80年代初,王安友离开老家的大山,到绵阳谋发展。起初,他一边做菜生意,一边帮人打零工。后来,见周围有人靠捡拾废品让生活有了点改善发,他便改做拾荒匠,而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做收荒匠要早出晚归,整天和垃圾打交道,又赃又累相当辛苦。

    今年冬天的一个下午,王安友正在翻拾路边的废品,突然看见一个脸色很差的女人垂头丧气地坐在路边。好心的王安友便上前询问女人是否需要帮助。王安友怎么也想不到,这一问,便定下了二人之间一段不解的缘分。女人说她也是捡废品的,平时身体就不太好,最近胃病又犯了,而且很严重,她老公嫌她不能干活,就不要她了。出于同情,王安友立即将女人送进附近医院,并帮她付了医药费。从医院出来后,女人告诉王安友自己叫黄建华,老家在中江,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也好久没有吃东西了。片刻犹豫之后,王安友将黄建华带回了自己10平方大的租住屋。“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她可怜,如果把她扔在大街上,自己心里肯定会过意不去。”回忆起当初的决定,王安友这样说。

    黄建华到王安友家后,每天为其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二人相处也是相敬如宾。为了给黄建华治病,王安友几乎花光了当时所有的积蓄。

    家里有了女人,家也就更像家了。渐渐的,王安友已经习惯了身边有人做伴,有人陪他说话,而黄建华也被王安友的善良所打动,两人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因为黄建华的出现,王安友的生活似乎有了“奔头”,对这个比自己小15岁的女人,王安友更是宠爱有加。邻居都说王安友捡了个媳妇,王安友却笑笑说,这是缘分。黄建华为王安友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一家人生活虽然清贫,却备感温馨。

    2、垃圾堆里拾弃婴 比亲生孩子还宝贝

    3月,一个春寒料峭的早上,早早起来捡拾废品的王安友在平政河边看到一个用小绒毯裹着的包裹,以为是废品,他快步上前一探究竟,谁知绒毯里裹着的竟是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是哪个狠心的父母,丢弃了自己的孩子?王安友立即将孩子抱进自己怀里。渐渐的冻得浑身发紫的孩子在王安友的怀里恢复了正常。这时,他想将孩子放回原处,因为自己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如果把孩子抱回家,怎么养得起?但是看着模样乖巧的可怜孩子,他又舍不得。王安友内心充满了矛盾!犹豫再三,王安友还是将孩子抱回了家。“毕竟是条命哦!以后我们吃好她就吃好,我们吃啥她就吃啥,肯定能养活的。”王安友说。

    襁褓中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孩子的身份及出生年月的证明,王安友便将捡孩子的日子(3月23日)定为孩子的生日。那几天,电视里正在播放《还珠格格》,王安友便为孩子取了个和剧中人晴儿一样的名字王晴。

    但家里的日子更加拮据了。因为没有奶水,王安友和黄建华便省吃俭用,把钱省下来为孩子买奶粉。黄建华说,当时为了凑钱给孩子买奶粉,夫妻两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饿得实在没有办法了,便到水龙头上喝口自来水。

    三个孩子渐渐长大,10平方大的简易石棉瓦屋已经挤不下一家五口。2006年,王安友在平政五队重新租了一间80多平方米的套房。“好在房东是个好心人,以较低租金租房给我们,还为我们减免了每月的卫生费,不然我们的日子更恼火。”黄建华说,她和丈夫都没有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要带三个孩子,常常会觉得很辛苦。但她和丈夫从未想过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也没有抱怨过什么,只是希望三个孩子都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因为晴儿年纪最小,夫妻俩还常常偏袒女儿,也经常教育哥哥要让着妹妹。

    转眼间,儿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孩子们的户口一个都还没上。2007年,王安友回北川提交了三个孩子的户口申请,但只有两个儿子上了户。因为没有收养证明,小女儿的户口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去年,王安友找到涪城区民政局,要求民政局帮忙出具小女儿的收养证明。但民政局工作人员在了解王安友家的情况后说,他家已经有两个孩子了,不适合再收养,如果他们愿意,民政局可以帮忙寻找合适的家庭领养王晴,并让对方家庭给予几万元的经济补偿。民政局工作人员的好意却遭到了王安友夫妇的坚决反对,女儿虽不是亲生骨肉,却早已滋生浓浓亲情,怎么舍得她离开这个家?“虽然我家里很需要钱,但只要我还能动,这个女儿我就一定要自己养,就算我吃再多苦,也要让我女儿健康成长。”王安友说。

    3、贫穷苦累的夫妇 快乐温馨的一家人

    为了三个孩子,王安友夫妇每天都在垃圾堆里奔忙,无论春夏秋冬,黑夜白昼,都从不间断。经常是早上六七点就出门,晚上十一二点还在清理垃圾。因为没有钱给孩子们买玩具,他们经常用三轮车将孩子们带去垃圾堆,让他们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

    把废品捡回家后,王安友和妻子便忙着分类清理,然后拿到废品站去卖。时间充裕的时候他们也会到附近居民家里收购废品。王安友说,两个人捡废品以前个月能挣一千多元,但从去年开始行情一直不好,废品降价特别厉害,现在一个月最多也就挣六七百元。

    生活的重负并不是王安友夫妇内心最大的压力,最让王安友夫妇难以释怀的是两个儿子的病。大儿子王刚先天性腭裂,并导致语言障碍。因为没有钱做手术,儿子的上颚至今也没有补上。小儿子因营养不良,导致走路时有盘腿的毛病。面对残酷的现实,王安友夫妇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更加疼爱孩子。为了多赚钱,王安友做起了帮菜贩子运菜的工作。他每天凌晨两点就要起床,以1到2元一趟的价格帮菜贩运菜到市场,这样每天就又能增加10多元的收入了,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捡到一些比较新鲜的烂菜叶。

    在王安友夫妻的努力下,三个孩子已长得白白胖胖的。王安友的小女儿王晴现在已经4岁了,跟着二哥王平在幼儿园上课,大哥王刚已在城郊小学读学前班。黄建华说,小女儿很懂事,她身体不好的时候,女儿总会为她端茶送水。常有邻居开玩笑说她是捡的,她都会反驳说“我不是捡的,是妈妈生的。”

    为了攒钱给大儿子补上颚、给孩子们交学费,王安友家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废品堆满了每间屋子,就连卧室的床都置于废品之中。王安友说,家里的生活用品和家具都是从垃圾堆里清理出来的,穿的衣服和平时用的生活用品,不是捡的也都是邻居和好心人给的。在王安友家客厅的屋顶上,挂着几大串香肠,他说,那是别人吃不完准备扔掉的,见他们没肉吃就送给他们了。

    王安友说,家里一个月最多也就买两三次肉,也都是为了孩子,平时他们主要的下饭菜就是泡菜和腌菜。在他们家,买蔬菜和水果也是一种奢望。除了捡拾市场里商贩剩下的烂菜叶,有时候邻居会送给他们一些。但从去年到现在,除了有一次孩子吵着要吃水果买过一回苹果外,王安友家再没有买过一次水果。“没有办法啊,一家五口要生活呢。”王安友显得有些无奈,但他也很欣慰,因为他觉得家庭的温暖和睦比什么都重要。

    王安友北川老家的房子早已经变成了人家的土地,除了租住的房屋,他至今都没有自己的安身之处。他多次回老家要求村上归还地基,但都没有结果。黄建华最近又犯病了,但她一直不愿意去医院买药,她说,看病要用钱。在王安友家,没有比生病更可怕的事情了。

    王安友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女儿的户口问题解决了,自己再多挣点钱,让孩子们多读点书,以后能够养活自己!